内容摘要:近期,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累计攀升至125%,利好跨境电商的“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也面临终结。尽管关税高企,跨境电商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全球贸易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关税问题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影响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走向。近期,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累计攀升至 125%,利好跨境电商的 “800 美元小额豁免” 政策也面临终结。这一系列政策变动,让众多有海外业务的跨境卖家忧心忡忡,不禁发问:关税这么高,跨境电商还能做吗?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关税高企,跨境电商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合理应对策略和把握市场趋势,企业可以在高关税环境下继续开展海外电商业务。
一、市场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极市场多元化是跨境卖家应对高关税的关键策略之一。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无疑将企业暴露于巨大的风险之下。当某一市场关税大幅提高时,若没有其他市场作为支撑,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将遭受重创。因此,跨境卖家应积极开拓新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中国与东盟、中日韩等地区的贸易合作不断增强,为外贸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例如,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框架下,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关税逐步降低,这为跨境电商进入东盟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Callnovo 等服务提供商可以为这些市场提供日语、韩语、印尼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客服服务,帮助跨境卖家更好地与当地消费者沟通,解决语言障碍,提升客户体验,从而顺利开拓新市场。以玩具产业为例,中国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的澄海,其生产的玩具远销全球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关税政策生效后,部分玩具厂将重心从美国市场转向欧洲、加拿大、东南亚等市场。一些原本出口至美国的低货值玩具商家,因关税成本大幅增加,暂停了对美发货,转而开拓其他市场,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高关税对企业经营的致命打击。
二、物流与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海外仓的合理运用海外仓在应对高关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相比直邮,海外仓可极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时效。若 “小额豁免” 政策取消,海外仓将成为大量跨境电商卖家转型的方向。许多企业已提前布局海外仓,在关税上涨前将货物储备至海外仓,利用库存缓冲短期成本风险。如深圳一居家健身品牌通常在海外储备数月货物,在关税上涨时暂不受影响,也无需涨价。消费电子出海龙头安克创新依托全球物流仓储网络,加速向目标市场运输并储备货物,有效缓解了短期成本压力。
(二)优化供应链管理跨境卖家应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高关税挑战。一方面,通过与供应商协商,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付款条件,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优化供应链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寻找更具成本优势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抵消部分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上升。
三、产品与品牌升级:提升溢价能力(一)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在高关税环境下,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将使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难以应对成本的增加。因此,跨境卖家应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创新,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以智能骑行台为例,某品牌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和工程师的勤奋,将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同时提升产品性能,以国外品牌五分之一的价格进入市场,迅速打开销路。该品牌通过持续投入研发,打造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模式,为海外用户提供免费软件服务,增强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品牌建设与推广品牌力较强的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关税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品牌具有溢价能力和较高的用户黏性,即便产品价格因关税上调,消费者仍可能继续选择该品牌。跨境卖家应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传播等方式,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国外 KOL、KOC 等进行产品测评和推广,借助平台的营销资源,快速打开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如上述智能骑行台品牌借助速卖通平台的营销、流量、海外备货仓等资源,利用国外网红的影响力,成功提升了产品销量,在海外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
四、关注政策动态,合理利用政策优惠
跨境电商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卖家应密切关注各国的关税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针对特定行业或产品出台关税优惠政策,卖家应积极了解并争取享受这些政策。同时,利用各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如 RCEP,享受协定中的关税减免优惠。此外,还可以关注各国的保税区、自贸区等特殊区域政策,合理利用这些区域的税收优惠和便利化措施,降低物流和运营成本。关税高企虽然给跨境电商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促使行业加速洗牌和转型升级。跨境卖家只要积极采取市场多元化、物流与供应链优化、产品与品牌升级等应对策略,关注政策动态并合理利用政策优惠,就能够在高关税环境下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实现跨境电商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高关税下跨境电商的生存之道与发展机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网站转载仅为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和交流之目的,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